行业新闻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时间:2018-07-04       作者:玛纳      点击次数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

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二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是预制阶段。通过预制构件生产流程,将钢筋、水泥、砂石骨料、木材等原材料运至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完成钢筋混凝土振捣、养护后得到成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如楼板、剪力墙、柱、梁、楼梯等。不过这些构件还是传统建筑结构体系构成,要想真正使装配式建筑走向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还需要精细化设计并建立相关标准,使工厂化的制作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第二阶段是装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预制好的构件进行现场拼装的一个过程,将各种构件通过运输车辆运至施工现场合理堆放,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要求吊装至所需位置,组装好后测量纠偏,需要浇筑灌浆的部位进行填缝灌浆,所有部位均需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完成整个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在生产环节和设计施工环节相对于传统现场施工建筑来说特点非常突出。从生产环节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大量建筑构件均由工程加工完成,不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质量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降低了施工工地的扬尘和噪音。由于构件工厂化,使得构件质量大幅提高,安全保障程度也大幅增强;从设计施工环节来看,装配式建筑就可以改变原有现场作业先设计后施工最后再进行装修的施工模式,设计、施工、装修可以一体化同时进行,标准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人员配备量将逐渐减小,施工作业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场施工劳动强度减小,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质量也将更加容易得到保证。因此,采用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并且有效减少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并降低成本。

装配式建筑现阶段在我国虽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这种新的建造模式在技术、质量、经济上都还需要快速同步发展,在建造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成本可能有所增加,但建筑质量却得到很大提高,工期也大幅缩短。目前除了技术发展之外,还要通过各个环节优化设计、合理施工、安全生产,保证高效的建造过程,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更加的标准化、规模化,从而降低建造成本。

    新闻

    news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