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可持续建设视角下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形成原因

时间:2018-07-27       作者:玛纳      点击次数

可持续建设视角下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是指以装配式建筑为最终产品,以装配式建筑研发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物流运输企业、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装配式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为基础,应用可持续设计、可持续施工、可持续建设材料和可持续拆除等可持续建设理论来确保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各环节的运转,并与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或部门通过技术、产品、资金、政策等作为纽带所形成的具有供应链、技术链和政策链属性的动态增值产业组织。

1. 降低装配式建筑市场交易环节的费用

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的假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如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等都可以看作理性的“经济人”。而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不同机制,产业链这种组织能通过企业和市场共同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降低相关交易环节的费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也不例外。例如已经加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的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的制造和购买建立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环节的费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的企业都会主动加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组织。

2. 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依据耗散结构原理,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所处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可以看作开放的系统,由于市场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风险也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如果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自身将面临市场进退风险和市场交易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的生存,显然单个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应对以上风险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然而通过加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可以构建联盟性质的组织达到实现市场资源共享的目标,其应对以上风险的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3. 装配式建筑市场分工的细化

分工理论把产业链看作是上中下游产业间分工和同层级产业内分工相融合的产业组织。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为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上海建工集团已构建涵盖装配式住宅建筑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式建筑研发、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和装配式建筑施工等环节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其正在发展成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企业。基于分工理论并结合上海建工集团的实例,可以发现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市场分工逐步细化,装配式建筑研发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装配式建筑设备制造企业、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等陆续形成,这些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的企业相互之间构成密切协作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4. 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的带动效应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采用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的方式建造,这就产生了对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物流运输和施工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和施工企业的建立。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需要通过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并采用配套的生产线进行制造,与之相呼应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市场需求得以激发,相应地带动了装配式建筑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装配式建筑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综合效益,市场需求使得装配式建筑原材料生产企业、装配式建筑设备制造企业、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生产企业、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物流运输企业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都集聚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这一特殊的组织中。

5. 政府出台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政策驱动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随后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土地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陆续颁布的这些相关政策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形成具有驱动效应。

    新闻

    news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