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即采用工厂化预制建筑构件,并经过运输,现场吊装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极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
1.1 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实现装配式建造的基础和前提,相对于现浇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这就要求构件在类型、尺寸和材料等方面尽量保持一致,这不仅可以极大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成本和造价,也可以方便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极大地保证构件的施工质量。
1.2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造的核心特点就是工厂化生产。构配件作为建筑物的基本零部件和组成部分,其生产和制作过程都极为重要。它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由工厂实现统一生产和制造,不仅具有批量与高效的特点,而且相对于现浇结构,构配件的生产质量有很大程度地提高。
1.3 施工装配化
施工装配化是指将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装配的过程。与传统现浇式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装配化的显著特点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现场工作量小、作业人员数量下降且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与建筑垃圾的排放,而且极大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扰动。
1.4 管理信息化
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相对于建筑物的工业化生产和安装,建筑物的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应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互联网、BIM等)进行建筑物的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设计、施工、运营方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能极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结构物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建造过程、管理体制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仅能提高生产率和改善施工环境,而且能显著优化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效益。
传统建造式与装配式建造对比
2.1 设计
传统方式:仅从建筑设计结构出发,不考虑施法、施工技术等
装配式方式:设计与标准化、系统化集成技术相配套,注重产业链协同配合,考虑构配件的模数及标准、建筑体系的集成技术和参数等
2.2 生产
传统方式:无
装配式方式:构配件、生产要素投放比例按设计要求进行,统一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2.3 施工
传统方式:工人现场自行投放生产要素、手工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
装配式方式:构配件及建筑体系进行现场装配,施工与设计、工厂化生产一体化
2.4 管理与效益
传统方式:设计-生产-施工环节相脱离,产业链分散,管理困难,企业效益低下
装配式方式:设计-生产-施工环节全过程集约、信息化管理,创造的企业效益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