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3d展示
城市综合管廊又名“共同沟”,内可铺设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线,从根本上解决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问题。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将其设立为未来重点建设领域。
现浇与预制为管廊建设的两种模式,现浇法为常规方案,而预制管廊构件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备受瞩目。预制综合管廊因其工期短、质量可靠、节约材料等优势,极具有推广价值。但因预制管廊在应用推广方面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大部分项目仍采用试验段方案。
全预制拼装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技术特点如下。
1)由于预制拼装管节一般由专业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标准化生产流程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强度、耐久性。
2)施工速度快,可以降低基坑支护的费用,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3)拼装接头有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连接接头以及承插式接头,连接方式多样,适用于各种施工条件。
4)受制于吊装设备、城市运输等条件,全预制拼装式混凝土断面不宜过大,多为单舱或双舱。
清理 → 画线 → 喷油 → 安装钢筋 → 安装埋件 → 浇筑振捣 → 拉毛 → 静停 → 构件养护 → 拆模等组成。
整个流程较为复杂,同时生产工艺较新。利用BIM软件完成主要构部件建模及拼装,并赋予动作路径,通过录屏等后期处理完成整个视频动画。通过BIM三维建模及过程动画演示,优化叠合板预制构件标准化生产过程。
综合管廊工程因具有管线种类多、密度较高、交口位置复杂等特点,故基于常规CAD图纸及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碰撞,组织管理无序、施工效率低及成本大等难题。另外,预制装配式管廊为新工艺,相关技术人员较为生疏。而BIM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构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近年来随着BIM技术高速发展,或可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施工解决上述难题。
基坑开挖后底板先期浇筑一部分,底板剩余部分与壁板、顶板一起浇筑。通过BIM技术,模拟拼装过程,检査各工序衔接情况,排除结构碰撞等质量安全隐患。
优化叠合板安装工艺,并对全过程实现交底演示及说明。
模型第一部分为基坑放坡开挖,演示分级放坡开挖过程,确保基坑开挖安全;
第二部分为管廊各部件吊装组装,交底叠合板拼装过程,同时检验或优化吊装方案,避免传统方案返工现象;
第三部分为顶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辅助完整浇筑方案。
作为城市“生命线”的绿合管廊是我国发展“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装配式又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程中,其高质、节约等诸多优点尚未充分发挥,BIM技术为解决混凝土预制构件落地困难提供了契机。